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旅游天堂“变形记”①|见山望水话乡韵 云岭山乡(2)

来源:旅游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16 13:4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计划实施后,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了村中,当起了导游,做起了农村电商;村民没有再将“蘑菇房”改为钢筋水泥房,梯田没有一处抛荒,人

  自计划实施后,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了村中,当起了导游,做起了农村电商;村民没有再将“蘑菇房”改为钢筋水泥房,梯田没有一处抛荒,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2450元增加2020年的5147元。截至2021年7月,阿者科已实现总营收122.55万元,总利润74.96万元,累计分红4次,共计分红47.1万元,户均分红达5440元。

  李慕芳表示,目前中山大学团队正在撰写相关方案,希望能推出切实可行且能做出新亮点的规划,让当地哈尼族文化遗产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因地制宜绘蓝图 谋划长远增后劲

  近年来,云南省乡村旅游点状发展、以点带面、精准扶贫、整体联动的特征不断凸显。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云南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旅游者9.24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次的39.3%;乡村旅游收入7301.4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23.7%;全省累计直接从业者56.17万人、间接就业者192万人,综合带动7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普洱景东太忠嘎仰丰收节捉鸭子比赛(2019年9月22日摄)。新华网发(李茜 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乡村旅游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诸如旅游配套同质化、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亟待加强等问题也依然存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原院长、教授许南垣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不是各种元素生硬的拼凑,也不是各类业态机械性的相加,切忌搞“大杂烩”。他表示,乡村旅游强调“一村一品”“一品一色”,在开发及管理运作方面,选择合适的模式和路径非常重要,一些好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摸清当地产业现状、市场需求,客观分析“有什么”“能做什么”和“想怎么做”。

  许南垣认为,乡村旅游是个系统性工程,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将宏观层面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路径、模式选择、政策保障,需要“一盘棋”统筹规划好,将宏观层面的普适性方针政策与具体的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围绕产业链的打造形成针对性的对策。

  同时,许南垣还强调,应在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消费者、尊重供给需求关系的前提下,构建科学严谨且有实际操作性的乡村旅游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准确客观反映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基本状况。

  目前,云南乡村旅游发展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随着新时代消费者对文旅消费需求的升级,入局的乡村增多,客源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前瞻性地做好规划布局,打造乡村旅游的长远格局,或成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网址: http://www.lyxkzz.cn/zonghexinwen/2021/0916/551.html

上一篇:文旅部:中秋国庆全国八成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
下一篇:旅游探亲出行集中 交通安全风险突出 公安部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