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社会学及统计学论文_基于TPB模型的老年游客乡

来源:旅游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02:3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实地调查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统计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实地调查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统计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避暑旅游研究综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1.3 国内研究现状

    2.1.4 避暑旅游研究述评

2.2 老年旅游研究综述

    2.2.1 概念界定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国内研究现状

    2.2.4 老年旅游研究述评

2.3 地方依恋研究综述

    2.3.1 概念界定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3.3 国内研究现状

    2.3.4 地方依恋研究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计划行为理论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假设提出

    3.2.1 地方依恋与乡村避暑老年游客行为意向

    3.2.2 行为态度与乡村避暑老年游客选择意向

    3.2.3 主观规范与乡村避暑老年游客行为意向

    3.2.4 知觉行为控制与乡村避暑老年游客选择意向

    3.2.5 知觉行为控制、选择意向与乡村避暑老年游客重游意愿

3.3 分析方法

    3.3.1 均值分析

    3.3.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3.4 研究对象与问卷设计

    3.4.1 案例地选取

    3.4.2 研究对象选择

    3.4.3 问卷设计

3.5 预调研设计

    3.5.1 预调研样本描述

    3.5.2 测量量表删减

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老年游客乡村避暑行为意向实证研究

4.1 样本描述

    4.1.1 人口统计学描述

    4.1.2 游客体验情况描述

    4.1.3 游客出行情况描述

4.2 信效度检验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分析

4.3 人口统计学特征均值分析

    4.3.1 男女性别差异分析

    4.3.2 年龄段差异分析

    4.3.3 文化程度差异分析

    4.3.4 职业差异分析

    4.3.5 月收入差异分析

4.4 假设检验

    4.4.1 模型构建

    4.4.2 假设检验结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对策

    5.2.1 以个性化服务为宗旨根据游客人口统计特征,提供差异化体验

    5.2.2 以地方情感为中心满足老年游客情感需求,增强地方情感依恋

    5.2.3 以康养为契机营造避暑康养氛围,强化老年游客避暑行为态度

    5.2.4 以口碑宣传为媒介促进他者带动效应,提高主观规范影响效应

    5.2.5 以惠老旅游及生活便利化为抓手,增强老年游客知觉行为控制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预调研问卷

附录2:调研问卷

附录3:访谈提纲

致谢

文章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近年来避暑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经济效应显著,发展避暑旅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成功探索。海拔较高的乡村是较为理想的避暑场所,发展乡村避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关。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旅游市场发展潜力无限。老年人作为乡村避暑旅游的主要人群,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老年游客的乡村避暑旅游行为意向,才能开发出满足老年游客乡村避暑旅游需求的产品,并增加乡村避暑旅游产业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江西乡村避暑旅游的一张名片,该乡于2019年被评选为“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因该地避暑游客以老年人为主,也被誉为都市老人夏季避暑“候鸟村”。本研究选取中源乡老年游客进行乡村避暑行为意向实证研究,并结合案例地实际,提出建议对策,希望为其它乡村避暑旅游地提供借鉴。本研究对老年游客的乡村避暑旅游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及其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解释。首先对国内外有关避暑旅游、老年旅游和地方依恋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主要运用的基础理论,即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其次,加入地方依恋变量拓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构建老年游客乡村避暑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TPB),根据TPB研究模型及研究需要确定研究假设,参考相关成熟量表设计调查问卷,2019年7、8月份选取到靖安县中源乡三坪村避暑的老年游客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 23.0和Mplus 7.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分析、效度与信度分析、结构方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教育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老年游客乡村避暑行为意向具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女性游客的整体满意度和地方依恋情感高于男性游客,消费能力和重游意愿却低于男性游客;年龄越高其地方依恋情感、选择意愿和重游意愿越强;文化程度越高满意度和消费能力越高,但地方依恋、行为意向和重游意愿越低;收入水平越高其选择意愿和重游意愿越低。(2)地方依恋对选择意向和重游意愿有显著影响。(3)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4)主观规范对选择意向的影响不显著。(5)知觉行为控制对选择意向和重游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的分析总结,结合案例地实际提出对策建议:(1)以个性化服务为宗旨根据游客人口统计特征,提供差异化体验;(2)以地方情感为中心满足老年游客情感需求,增强地方情感依恋;(3)以康养为契机营造避暑康养氛围,强化老年游客避暑行为态度;(4)以口碑宣传为媒介促进他者带动效应,提高主观规范影响效应;(5)以惠老旅游及生活便利化为抓手,增强老年游客知觉行为控制。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网址: http://www.lyxkzz.cn/qikandaodu/2021/1110/564.html

上一篇:农业经济论文_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研究
下一篇:旅游论文_中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