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记者 陈磊)11月20日-21日,2021第四届旅游三十人论坛以“旅游·传播力&引导力”为主题,邀请旅游业界近30位顶级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云端,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全面解读新文旅营销时代的大趋势和新格局,进一步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创新。
本届“旅游三十人论坛”由厦门大学发起主办,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承办,建发国旅集团(建旅国际集团)协办。“旅游三十人论坛”自2018年启动以来长期落户厦门,一年一度的论坛交流聚焦热门话题、汇聚不同思想交流和碰撞,旨在打造旅游界的高端论坛,不仅对厦门旅游产业发展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为国内旅游行业搭建学术交流、产业融合的平台,从而为提升国内旅游理论发展、指导旅游行业实践发挥重要作用。
群贤“云”集
洞察旅游产业新驱动力
在大众旅游需求内化、国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以及互联网传播背景下,行业面临文旅融合发展、数字文旅等多样化趋势,充分理解文旅产业新形态,积极拥抱文旅经营新思维,方能步入高质量、融合化的文旅产业新未来。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吴立官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在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次论坛主题准确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旅游的发展方向与作用,论坛学术研究成果将助力旅游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更好推动疫后重振和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桂林在致辞中说到,厦门的旅游资源丰富且具独特性,旅游产业基础雄厚,旅游业态丰富多元,旅游产业链非常完整。希望以本次论坛为新的起点,寄望以促进人民的美好生活为目标,实现旅游研究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为旅游产业再创新的辉煌。
厦门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管理学院院长李建发教授则表示,作为论坛主办方,厦门大学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通过持续办好“旅游三十人论坛”,进一步引领旅游研究学术前沿,打造旅游业界“智库”,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论坛共有近30位业界专家线上云集。其中有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教授、中国旅游协会王德刚教授、《旅游学刊》张凌云主编等研究机构及行业协会;国内一流高校的吴必虎、谢彦君、刘静艳、沈涵、郑天明、林德荣、林璧属等知名教授,带来了北京大学、海南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嘉义大学、厦门大学等不同地域高校的学术论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Anna S. Mattila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Bob McKercher教授、美国休斯敦大学John T. Bowen教授带来独特视角;同时也邀请到途家及斯维登集团联合创始人罗军、华高莱斯董事长李忠等业界人士,带来了行业一线的见解,共同为文旅行业打开广阔想象空间。
聚焦热点议题
引领业界发展方向
活动首日举办了多场主题论坛,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斌,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必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健康发展学院万豪酒店集团名誉教授、酒店管理系研究生项目主任、博士生导师Anna S. Mattila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后疫情时代的有效营销、目的地营销管理、创意营销等多角度进行精彩阐述,为大家奉献了一场思想盛宴。
21日,在由李山石副教授主持的“旅游消费者行为与大数据”主题分论坛中,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旅游学系徐菲菲教授呈现了数个大数据在旅游中应用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开源数据、多源数据结合能更好为智慧社会、智慧治理服务的观点;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李芳轩教授进一步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认为在兼顾数据技术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应重视理论适用、理论贡献;美国天普大学旅游酒店管理系吴洛容副教授关注学术、产业前沿,就“服务机器人”的研究,讲解了如何将理论运用至实践,做好研究。三个议题相互联系,互相贯通,为未来旅游消费者行为与大数据的研究提出了发展建议。
另一分论坛由魏敏教授主持,专家围绕“旅游营销新模式、新方法”进行深度讨论与方法论沉淀。静宜大学观光事业学系吴政和教授围绕疫情下旅游目的地行销组织(DMO)在台湾扮演的新角色进行分享,介绍地方创生与旅游目的地行销组织(DMO),并突出地方创生重在三个主要元素“地-产-人”的互动,共创与挖掘当地特色。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刘佳教授的演讲围绕新时期背景下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展开,从旅游产业的定位、内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李师娜教授围绕疫情下旅游流动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演讲,将旅游业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量化,并提出措施减少疫情下旅游流动造成的社会成本。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网址: http://www.lyxkzz.cn/zonghexinwen/2021/1130/569.html